(1) 各向同性:材料性能與方向無關的一種特性。
(2) 各向異性:材料性能因方向不同而改變的一種特性。
(3) 正交各向異性:材料具有三個互相垂直的彈性對稱平面的特性,這些平面的法線方向稱為材料主方向。
(4) 橫向各向同性:具有正交各向異性特性的材料,若有一個各向同性平面時,稱之為橫向各向同性。單向復合材料即具有此種特性。
(5) 耦合:外力引起與其不對應的摹本變形的效應稱為耦合。
(6) 拉剪耦合、拉彎耦合、彎扭耦合:分別指由正應力引起剪應變的耦合,由正應力引起彎曲應變的耦合;由彎矩引起扭轉應變的耦合。三者均為各向異性材料所特有。
(7) 正軸:與材料主方向重合的參考坐標軸。
(8) 偏軸:與構料主方向不重合,有一個偏轉角的參考坐標軸。
(9) 鋪層:復合材料制件中一層單向帶或織物稱為一個鋪層,是復合材料制件中一個Z基本單元。
(10) 層合板:由單向或多向鋪層壓制而成的復合材料板。
(11) 鋪向角(鋪層角):每一鋪層的纖維方向與制件參考坐標X軸之間的夾角,由X軸到纖維方向逆時針旋轉角度為鋪層角。
(12) 鋪層組:一組具有相同鋪層角的連續鋪層。
(13) 鋪層順序:鋪貼中具有各種不同鋪向角的鋪層的排列次序。
(14) 子層合板:在層合板內一個多次重復的多向鋪層組合。
(15) 對稱層合板:全部鋪層及其各種特性和參數相對于板的幾何中面對稱的層合板。
(16) 均衡層合板:鋪層的各種特性和參數相同,鋪向角為-θ和θ的鋪層數相等的層合板,且可包含任意數量的0°層和90°層。如[45°/-45°],[0/45°/90/-45°]。
(17) 均衡對稱層合板:即均衡又對稱的層合板。如[45°/-45°]。
(18) 正交層合板:只有0°和90°鋪層的雙向層合板,如[0°/90°]。
(19) 斜交層合板:只含有-θ和θ鋪層的雙向層合板,如[45°/-45°]。
(20) 準各向同性板:面內各個方向的彈性常數相同的對稱層合板,如[30/60/一30/一60]。
(21)n/4層合板:具有四個鋪層方向,彼此相隔45°(即n/4),且各鋪層組可具有任意厚度的對稱層合板。如[0/45/90/一45/0]。
(22) 一般層合板:主要是指非對稱層合板,還可以包括有不同層板組成的組合式層合板,或有不同鋪層材料組成的混合式層合板。如[0/45/一45/45/90/0]。
(23) 層間應力:除層板的三個面內應力分量外,沿兩個鋪層之間的界面上產生的、與厚度方向有關的三個應力分量,zx,τzy,σz。其中兩個剪切分量稱層間剪應力,也稱橫向剪應力。
(24) 失效準則:復雜應力—應變狀態下,材料失效的判據。
(25) 許用值:計算中允許采用的材料性能值,由一定的試驗數據確定。
(26) 強度比:材料的強度極限與結構所受對應應力之比。
(1) 一般層合板:每一鋪層的方向用纖維與x軸的夾角示出,彼此用“/”分開,全部用[ ] 括上,并按由下而上或貼膜面向外的順序寫出,如[0/45/30/一45/90]。
(2) 對稱層合板:只寫出一半,括號外加下標s。若為奇數層,對稱中面鋪層上加頂標“一”。如[0/90]s或[0/45/90]s。
(3) 具有連續重復鋪層時:連續鋪層的層數用數字下標示出,如[0/45n/90]。
(4) 由多個子層扳構成時:子層板重復數用數字下標示出,如[0/90]n。
(5) 由織物鋪成的層合板:織物的經緯方向用“( )”示出,如[(土45)/(0,90)]。
(6) 混雜復合材料層合板:分別用下標表示。C:碳纖維,K;芳綸纖維,G:玻璃纖維.如[0C/45G]。
(7) 夾層板:用c表示夾芯,下標數字表示夾芯厚度的毫米數,面板鋪層表示法同前,如[0/90/Cn]。